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秋收后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的黄金期,我区抢抓农闲过渡季,加快推动设施完善、适宜耕作、旱灌涝排、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希望田”。
初冬时节,在梅龙街道观前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等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工人们有条不紊地配合挖机作业,将刚挖出的沟渠平整后,安装模板、绑扎钢筋,为衬砌沟渠灌注混凝土做好准备。
据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观前圩地势平整宽阔,土地肥沃,交通条件良好,但许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部分沟渠淤泥沉积,加上水渠两旁杂草丛生,造成农田用水、排水等不畅,影响了农户们的收成和收入,成了村民们心中的一件“堵心事”。当前正是农田水利修缮的黄金时期,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我区利用有利时节组织施工,保障农田水渠水流畅通。“做完沟渠的清淤和衬砌之后,这里的灌溉用水和排涝再也不是问题了!”该负责人说。
清淤+衬砌前
清淤+衬砌后
梅龙街道项目区治理面积 4700亩,涉及园林村、观前社区、观前集体3个项目区,项目总投资1175万元,按照“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沟相连、土成块、宜机化”的建设要求,将实施农田渠道清淤,衬砌沟渠16131米、修缮田间道路7639米,田块整治270亩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助力实现高效农业现代化,有效提高粮食产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粮袋子”。
另一边,在墩上街道墩上社区团结组田间道路上,当地村民和项目建设工人也在热火朝天地捣碎石、整沟渠,共同拓宽、整修农业生产机耕道。
孙金东是该社区的党总支副书记,也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的600亩田地如今都种上了油菜,长势喜人、郁郁葱葱,将冬闲的田野点缀得生机勃勃。孙金东告诉笔者,整治之前,这里的沟渠狭小逼仄且杂草、杂树丛生,经常堵塞,且田间道路狭窄,地块零散,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困难。
“此处沟渠建好之后,将直通九华河,取水排涝都很方便。”孙金东高兴地说,沟渠旁边还拓宽了砂石机耕路,以后农作物收割时,将告别之前的人背肩扛,可以直接将运输车辆开到田边,省了不少事。
在该社区另一处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村民毛龙每天都在这干活。“政府来帮助修沟渠,我们都大力支持,愿意过来出份力,修好了也是方便我们老百姓。”毛龙今年承包了约600亩的农田,沟渠清淤、衬砌之后他承包的田地可以直接从附近的董冲水库取水,配套修建的硬化路面也将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生产效率将大幅提高。
据悉,2023年墩上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面积1.06万亩,涉及墩上社区、茅坦村、香山村、河口村、低岭村、永岭村和步岭村7个村(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田块整治947亩、土壤改良700亩、沟渠清淤4.57公里、沟渠衬砌14.46公里、山塘整治59座、泵站改造13座、水闸改造5座、新建农桥2座、田间道路硬化3.95公里、砂石生产路4.18公里、杀虫灯购安90台等。
“灌溉沟渠、机耕道的修建,能够实现现代化机械作业,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极大便利,提高村民们的生产效率。”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该项目自8月份开始实施,预计12月底可以完工,改造后的农田租金每亩可增加200元左右、农田增产10%左右、机械化率提高20%左右、人工成本降低15%左右,也大大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和流转率,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