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我们用镜头记录了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师们忙碌又充实的一天,直击这些“救命超人”如何“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8月17日早上七时许,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兆君就已经换上了白大褂,推开办公室的门走进病房,几位值班护士正在照顾患者翻身、输液。“情况怎么样,指标有没有好转?”张兆君走到每一张床位前,逐一查看各个仪器上的指标,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这是张兆君开启工作模式的“规定动作”,他所接触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争分夺秒,成了他日常工作的常态。
“8床昨天夜里除了血压情况不太稳定,其他指标都还稳定。”
“6床昨天晚上......”
早上8时,ICU中的大工程——交接班准时开始,刚刚从病房回到办公室的张兆君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拿上本子和白班的同事一道前往病房,夜班医生事无巨细地交清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张兆君认真听着每一个讯息,因为一旦进入ICU,他就如同一个战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和病魔做斗争。一般在交接结束后,张兆君会和同事们“转战”办公室,在那里将几名危重病人的情况再细致评估。
“有时候一个生命体征的微小波动,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张兆君说,在这里,死神随时都会拨动倒计时的秒表,医生必须严密观察检测仪器每项数据的变化,病人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很可能就是一场和死神正面交锋的恶战。
而让他和同事们感到欣慰地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购置了不少新仪器、新设备,大大延伸了医生的感官,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让他们在“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床位准备好,有个心脏骤停的病人马上要转来!”上午8时20分,交接班刚刚结束,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张兆君暂停了正在进行的病情评估工作,立刻和同事们分头行动,做好接纳从急诊转来的危重症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片刻后,ICU的大门被推开,患者被转移进病房内。这扇铁门壁垒森严,门外是心急如焚的家属,门内是与病魔斗争的病人和医务工作者。
张兆君和同事立即为患者连接监护仪器、上呼吸机、深静脉穿刺置管、血液净化......一通操作快而不乱,只需只言片语甚至一个眼神,相互间便心领神会,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目前情况算是稳定下来了,但患者身上的‘警报’还未能解除。”张兆君说,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但是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而这种抢救流程对于ICU团队已经算是形成了一种本能。
虽然这样的“火热喧嚣”在ICU常有发生,但与其他科室病房相比,ICU大多时候是想象之外的安静,有时候甚至安静地只剩下各种仪器发出“滴滴”声以及医护来回奔波的脚步声,但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却凝聚起了一股簇拥着生命不断向前的巨大力量。
“你几点吃的?”“今天饭菜还不错呢!”下午两时许,早已过了午饭点,可对于ICU的医护来说,却已习惯了在这个时间相互问候“吃了吗”。“忙得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饿着饿着中午就不想吃了。”张兆君一边整理着患者病历一边说道,十分钟前他才刚刚吃完午饭,十分钟后将是家属看望的时间,他必须赶在两点半前把手头的工作结束。
ICU病房只有每天下午两点半到三点对家属开放,家属在做好自身防护后进入病房,脸上大多是期盼和焦虑。“医生,今天的情况怎么样啊?”“下一步要怎么办才好啊?”......面对患者家属的连番提问,张兆君不仅详细告知患者今天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护理措施,还在一旁不断安抚家属情绪。
往往探望结束后,张兆君还要站在门外和家属再交流,耐心讲解患者病情进展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短短半个小时,对于家属来说是一天甚至几天的期盼,所以我们常常也会多说一点,让他们心里踏实。但我们这里,不少时候是坏消息多于好消息。”一门之隔却像是咫尺天涯,张兆君每每看到门外家属希冀的目光,他便觉得肩上的责任又重不少。“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给患者带来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的希望,所以我们不能懈怠,要千方百计保障这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张兆君说。
下午六时许,夕阳西下,大多数人都已伴着夕阳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然而本应在五点半下班的张兆君却仍然在科室里不停地忙碌着。“有几个患者情况不太稳定,我再守一下。”这是张兆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昼夜往复、日月更替,从2009年该院ICU创建以来,这样忙碌的一天已成为张兆君和同事们的日常。他们在这紧闭大门的ICU病房里,夜以继日地挽救危重症患者,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拼搏,让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重焕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