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到你这辆车啦!先去取个样。”“好的好的,马上来!”将自家粮车开到检验室前的扦样机下方后,种粮大户王文龙不觉喜上眉梢。
卖粮,是包括王文龙在内不少种粮大户最近排上日程的大事。10月21日早上8时多,安徽贵池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库区前,一辆辆载满稻谷的货车排成了长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
“先登记,抽检合格后,再过磅、入库、结算。”近些年,王文龙都是来这卖粮,早已熟悉了流程。2012年,王文龙开始承租“家门口”的闲置土地种粮,结果一“种”不可收拾,规模一路追加到2000多亩。近几年为了方便售粮,还自己添置了烘干机。
等待质检的工夫,王文龙和同来卖粮的同行们聊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近几年的“丰”景,都难掩心中欢喜。近年来,“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在贵池铺开,全程机械化耕作省时省力,实现了产量、品质“双增”。“效益高了不少,还有政策扶持,这些都是我们‘拿田’、种粮的底气!”王文龙乐呵呵地说。
粮种得舒心,也卖得放心。不一会儿,质检结果出来了,不出意外的“全部合格”,王文龙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立即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上地磅称重,再等待着进仓卸粮。“前几天已经卖了好几车了,这趟又拉来两大车,辛苦了这么久,就盼着这个时候呢!”说话间,金灿灿的籼稻“流”进了储备库,卖粮款也将在一天内通过一卡通直接“装”进王文龙的口袋。
库区内,传输带隆隆作响,粒粒金黄的稻谷倾泻而出,随着传输带进入仓库,堆积成一座座“粮山”。该粮食储备库副主任巩子保告诉笔者,为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他们提前准备,腾仓并库、调校仪器、筹措资金,自10月12日“开秤”收粮以来,日入库300吨到400吨中晚籼稻。“最近晴好天气较多,正好赶上一波高峰期,我们就坚持早开门晚关门,保障群众随到随收,实现粮出手、钱到手。”巩子保介绍。
秋粮颗粒归仓,农民“粮出手、钱到手”,丰收的喜悦从田野延续到粮仓。据悉,今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约48.6万亩,从目前已收购的中晚籼稻品质看,新稻总体品质较好。在秋粮收购中,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指导国家粮食储备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化企业、粮食经纪人入市收购,做好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