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风帆正劲。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抓民营经济、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信号强烈。其实,从经济贡献看,民营经济发展在贵池也举足轻重,关乎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近些年来,贵池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奋进姿态,以实干实绩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而在这之中,贵池广大民营企业功不可没。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8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占比达97%以上,贡献了全区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今年年初,在全区三级干部会议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贵池再次让民营企业“站C位”,让民营企业家“唱主角”,对15家优秀创新型企业进行表彰颁奖,进一步激励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放手发展。
在贵池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安徽金池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十分具有代表性——2020年7月正式落地建设,14个月即实现全线贯通投产,政企同心创造的“金池速度”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据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庆健介绍,从2023年起,我区连续两年对企业贴息总计600万元,帮助企业争取省数字化转型资金500万元,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资金1300余万元,助力该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23年7月,该公司投资1.2亿元的高精度高性能铜合金带材数字化改造项目启动实施,项目落地后,成功实现企业年利润增长81%,生产成本下降约200元/吨,每年至少可节约成本800万元。
政策有温度,市场就有信心,企业发展方能行稳致远。“十四五”以来,我区先后出台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产业强区、制造业融资贴息等系列政策,开发惠企政策小程序,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新模式。近年来,我区已累计兑现区级奖补资金600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1.3亿元;建立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银企对接会等制度机制,累计解决企业问题50余项,有力保障了民营企业发展。2024年,全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1.4%,再度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看好贵池、选择贵池的信心。
除了以政策落地的“真金白银”力促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区还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梯次培育机制,不断壮大创新企业方阵,为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
作为我区铜基新材料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势头尤为引人注目。从徘徊犹豫、濒临破产到信心坚定、破茧成蝶的成功转型,创新驱动成为企业破除发展瓶颈的核心“密钥”。2024年,该企业产销阳极铜13.08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08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连续6年进入安徽省百强企业榜,这都与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改提升密不可分。“当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8.35亿元的1000T/D难处理金精矿综合回收产品质量提升及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安排了专人专班跟进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中的各类问题,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贵池温度。”据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钱亚俊介绍,该项目计划于下月初正式开工,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企业预计年新增产值110亿元,届时,企业发展将再度迈上崭新台阶。
市场主体是贵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链主企业具有较强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一家链主企业就能带动形成一条产业链条。”区工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自渊介绍,当前,我区友进冠华、起帆电缆、金池新材料、伟宏铝业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初显,铜铝新材料产业的集群优势不断扩大,“两新一装”和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的“朋友圈”也越拓越宽。2024年,艾可蓝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贵航特钢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友进冠华成功迈入百亿行列,携手起帆电缆、长九新材料、金池新材料等5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强、制造业百强;全区新增省级研发平台5个、省“专精特新”企业17家,省首台套重大装备3个,初步形成了“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为进一步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区将重点实施链主企业培强、科创企业攀高、上市企业登峰“三个计划”,其中,“链主企业培强”将聚焦铜铝产业,力争用两年时间,推动铜铝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450亿元。“科创企业攀高”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把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放在突出位置,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联系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平台、技术和市场,助力企业成长壮大;“上市企业登峰”则将按照每年“储备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报审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梯次往前推进,做好全流程跟踪指导,推动资本市场的“贵池板块”不断壮大。
随着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希望的种子正萌发。贵池正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优的环境,特别是随着“两新一装”产业的不断壮大,“东西南北”四大产业板块的隆起,民营企业必将在贵池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春天的故事,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