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这座被秋浦河滋养的千年诗城,不仅以山水闻名,更以元四章、茅坦杜、渚湖姜、石门高、青树纪、峡川柯等大姓氏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基因。这些家族以耕读传家、乐善好施为训,在科举仕宦、文化传承中留下深刻印记,成为今日文旅融合的活态资源。
元四章:耕读传家的精神图腾
元四村,位于里山街道,地处太朴山南麓余脉来龙山下。据史料记载,因章姓在此世代繁衍,又称元四章,其远祖在今福建省浦城县。后浦城章氏一支迁居至泾川(今宣城泾县),泾川始祖章士全后代章凤于南宋末年来池阳任教谕,到现代金融学家章梦生的学术成就,这个以“耕读承家训,忠义照后人”为内核的家族,用37代人的坚守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村内明清建筑保留完整,现有三座宗祠,分别为省级文保单位秩叙堂和市级文保单位敦睦堂、孝友堂。2015年,元四村荣获全国第四届文明村称号,2017年,被列入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其宗祠敦睦堂更被乾隆帝誉为“江南第一祠”,现已成为研学旅行热门站点。
茅坦杜:茅镰精神的当代转化
茅坦村,位于墩上街道,因杜氏家族在这里兴旺发展,又称“茅坦杜”。杜氏二十三代孙杜关秀迁居此地,“巨臂挥镰开辟茅坦兴盛地,精心图治繁衍杜氏望族村”,成为茅坦杜姓的始祖。茅坦村是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杜氏宗祠、省级湿地保护区十八索保护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坦杜“祭茅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等。
杜氏家风馆是在杜大鸿进士故居基础上改建而成。家风馆内共分为茅镰精神、历久弥新,民族大义、家国豪情,孝悌严慈、崇德向善,乐济好施、和家睦亲,劝学精进、事业有成五个版块,留有“茅坦杜氏,代有贤明,侪辈立世,勿忘根本,茅镰精神,志之铸魂,族训七条,重在践行”这一富有特色的家训,全面展现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茅镰”精神的由来,以及杜氏家族的成长、发展历史。
渚湖姜:水乡智慧的生态传承
渚湖村,位于墩上街道罗城村。村里四面环山,以姜姓为主,俗称“十里长姜”。洪武二年(1368),姜氏太祖姜均道携妻室从青阳县土桥镇迁居渚湖建业,迄今已有650余年历史。贵池民歌是渚湖姜村孕育的一朵文艺奇葩。2010年,渚湖姜村被评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贵池民歌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渚湖姜村处于山水环抱之间,童溪河源自于此穿村而过,村落背靠山体。渚湖姜的传统文化艺术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罗城民歌,全国著名民歌手姜秀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唱到北京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故而罗城民歌誉满神州。
石门高:古村落的建筑密码
石门村,位于棠溪镇东南部,古称石崇里。石门高氏先祖原居于中原宋州谷熟县高阳村临岐集(今河南商丘一带),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因北方战乱,迁至池州,最终在九华山西南麓的白沙岭下石崇里(今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棠溪镇石门村)扎根定居。这段跨越两千余年的迁徙史,不仅饱含了家族的生存智慧,更将中原文化与江南风情交融,孕育出独特的村落文明。
村落呈“七星北斗状”布局,境内有高氏宗祠、徽派古民居、船形房、桃花坞、八卦墓、白沙岭古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012年,石门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青树纪:红色基因的传承基地
乌沙镇的纪氏族人,其始祖太二公来自宋中叶,他源自历阳(古地名)的大家族。池州地处险要,自古便是兵家争夺的焦点。在元末红巾之乱时期,纪氏堂兄弟五人(均为天字辈)为躲避战乱,不幸失散。天五公选择回到祖籍安徽池州乌沙,现今,池州的纪姓族人都是他的直系后裔。乌沙镇灯塔村青树纪村的民国老宅,曾见证国共两军指挥所的峥嵘岁月。
相传,该老宅建于1921年,当时是大户人家纪杰三私宅,在战争年代曾被国、共军队两度征为军团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该楼(当时叫新屋、大屋)用作国民革命军某团部办公地点,革命军在此指挥阻击日本侵略军对安庆的进犯。纪氏家风馆结合纪氏家族的良好家风文化进行合理布局,内容丰富,始终坚持义务开馆、义务讲解。青树纪氏在传承良好的家风基础上,历代均涌现出一批在政、商、学界的杰出人士,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峡川柯:戏曲文化的活态载体
峡川柯氏的始祖柯气祥公在后唐时期迁居至峡川,并于开元年间建立了家族根基。经过宋、元两朝的努力,这个家族在明朝崛起,并在池州地区崭露头角,成为当地声名显赫的家族之一。峡川柯氏家风,历经1100余年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柯氏族人,成为家族延续的精神支柱。2020年落成的柯氏家风文化馆,更以展陈、奖学等形式,让这一家风在
峡川傩在国家级非遗——池州傩当中,是唯一保留着“春、秋”两季祭祀的傩戏会。梅街镇峡川柯氏宗祠保存着完整的古戏台,每年正月初七至十五日及农历九月二十五,峡川柯氏都要在祠堂里举行隆重的傩仪祭祀活动。
这些姓氏文化不是静止的标本,
而是流动的基因。
当游客在敦睦堂触摸400年的木柱,
在青树纪老宅抚摸弹孔墙,
他们触摸的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
这个秋天,
不妨循着姓氏的脉络,
触摸山水之外的另一种贵池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