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区
透过观灯之约,看见社区“之治”
以“观灯之约”服务重点人群。为进一步做好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服务工作,2024年,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区党委打造了“与邻有约”基层治理志愿服务品牌,推出“观灯之约”行动,组建由全职宝妈、退役军人、退休党员组成的35人“观灯小队”,每晚7点至8点对小区重点群体开展亮灯巡查,若发现未开灯或灯光异常,志愿者将立即上门进行查看。用“观灯行动”守护生命安全。2024年12月18日,池口社区“观灯小队”志愿者照常在小区开展“观灯行动”时发现,家住江景苑小区的80岁独居残疾老人朱某某家中没有亮灯,且敲门无人应答,透过窗户发现朱某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观灯小队”志愿者立即一边叫来物业撬门锁,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因送医及时,老人得到及时救治,生命得以挽救。此后,池口社区每天安排人员轮流照顾其生活起居。将“与邻有约”融入社区之治。2024年以来,池口社区通过“观灯行动”,及时处置意外突发事件2起,成功救助独居老人2人。“观灯之约”等“与邻有约”系列行动的开展,开启了池口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主动治理、源头治理的新模式。
经验启示:杏花村街道池口社区通过构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骨干”的组织模式,将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让居民从“与邻有约”中感受治理温度,用“小支点”撬动“大治理”。
清溪街道翠屏苑社区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多方议事速解外墙脱落隐患问题
2025年4月12日,海棠湾小区因突发大风天气,导致小区大门口大片外墙装饰层脱落,威胁居民和行人安全。快速响应,消除隐患。事件发生后,翠屏苑社区党组织迅速响应,立即会同物业封锁现场,设置警戒线、张贴警示标识,并通过小区业主群,发布安全提示,引导居民绕行。同时,连夜对小区内所有外墙、屋顶、公共设施等区域开展全面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四方议事,凝聚合力。当天,翠屏苑社区党组织立即召集小区业委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召开紧急协商会议,经协商,一致明确外墙维修责任:由社区对接开发商追溯施工质保责任,业委会监督物业落实应急维修方案,居民代表负责收集反馈意见。通过多方协商,最终确定由开发商承担维修费用并限期施工。跟踪问效,高效落实。第二天,开发商就安排专业团队进场施工,维修期间,全程接受业主监督,物业负责现场安全管控及维修对接。5月6日,海棠湾小区脱落外墙全部修复完毕,安全隐患得到高效化解。
经验启示:清溪街道翠屏苑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议事协商”作用,积极搭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居民”四方议事平台,建立起“快速响应、权责明晰、群众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管理体系,将“被动处置”转为“主动治理”。
江口街道三范社区
历史困局一朝破,“藏”出和谐新家园
江口街道三范社区临港新城安置小区于2008年动工建设,2010年建成交付使用,安置了三范社区杨村、安灯和下许三个拆迁居民组的住户。历史困局引发多年矛盾。建成之初,小区配套建设了75间储藏室,远远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由于当时分配不及时,造成储藏室被居民哄抢一空。2021年,经开区建设局追加建设了37间储藏室,本意是为缓解矛盾,却因管理不善,储藏室再次被哄抢。那些没有抢到储藏室的居民强烈不满,引发矛盾重重。党建破局优化分配策略。为切实维护居民合法利益,彻底破解该历史困局,江口街道三范社区积极行动,主动出击,对112间储藏室逐一登记造册。经统计,小区有200户拆迁户享有储藏室分配购买资格,由于缺口巨大,加之现状实际,前期提出的多项分配方案都难以落实,分配工作推进困难重重。为制定出合理公平的分配方案,经反复研究讨论,三范社区党总支最终提出了“动员购买+需求分配”的全新处理思路,即:先动员已占用住户购买储藏室,并主动清退多占部分,清退后的储藏室则根据需求优先等级分配给未占用的住户。精准分配化解历史难题。方案确定后,三范社区“两委”立即行动,社区党组织号召党员带头缴费,社区干部深入观望居民家中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逐户摸清对储藏室的需求程度。经过最终努力确定:已占用并明确购买的储藏室76间;成功清退储藏室36间,并顺利分配给了最有需求的36户;剩余88户均签订了放弃购买协议。至此,临港新城小区储藏室分配这一困扰多年的历时难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经验启示:江口街道三范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担当作为,带头攻坚克难,将议事协商融入事件处置全过程,于困局中破局、在逆势中起势。基层治理的突破既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也要灵活求变、实干谋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